服务热线
028-61778488
在液相分析过程中,你是否会遇到过峰前延、色谱峰展宽,分叉等现象?
在进行原因排查时,我们可能会逐一排查系统、色谱柱、仪器等发现都正常,百思不得其解,最后才发现问题出现在“溶剂效应”这个隐形的杀手上。所以,本期小析姐带大家看看液相分析中溶剂效应的产生原因及应对的策略方法,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 01. 溶剂效应是怎么回事?
| 02. 为什么会产生及危害?
| 03. 应该怎么解决“它”?
一、溶剂效应是怎么回事?
通常情况下对于溶剂效应理解为:样品溶剂洗脱强度大于流动相洗脱强度时产生的色谱峰变形的现象。
举例说明:如用100%乙腈溶解样品,注入到流动相为乙腈-水(18:82)的反相系统中,会造成峰分叉结果(如图A)。而采用流动相溶解样品,在注入到流动相中,峰形恢复成正常(如图B)。
用通俗的话来描述,溶剂效应的产生是由于样品溶剂与流动相不匹配引起的。但是这种概念不能解释其他由于所选稀释剂导致的峰变形的异常现象。
所以,有研究资料对“溶剂效应”的概念进行延伸,指出溶剂效应是由于供试品中特定组分在稀释剂与流动相中所处状态的差异对色谱行为的不利影响。如果这种不利影响较为严重,则可能造成明显的色谱行为异常,如峰分叉、拖尾等。
● 进程3:所有目标物在色谱柱中正常移动,但分裂已不可逆转。
经过检测器,同一目标物给出了两个色谱峰。其中进柱前即扩散进入流动相的那部分目标物组成了后面的色谱峰,它的保留时间与目标物的真实保留时间基本吻合。
简单概括来说:强洗脱溶剂不均衡地参与了目标物的洗脱,使色谱峰保留时间整体提前,而样品因为在柱前的不充分扩散导致了峰形扭曲。这种影响轻则导致峰展宽,严重时甚至导致峰裂分,给样品的定性和定量带来灾难。
2. 溶剂效应的危害
(1)导致色谱柱柱效下降,危害分离;
(2)危害峰形,危害定量,甚至危害定性;
(3)强洗脱的溶剂在基质中提取出的杂质遇流动相会析出,可能堵塞针座、柱前管路或色谱柱。
三、应该怎么解决 “它” ?
此方法注意:若是等度洗脱,此方法会降低柱效;若是梯度洗脱,基本不影响柱效。
来源:实验与分析
- END -